7月2日,祁阳县遭遇了一场百年难遇的洪涝灾害,全县抗洪救灾形势异常严峻。在本次抗洪救灾中涌现出了很多默默无闻的平民英雄,今天我就为大家讲一讲我的父亲赵喜生,一个老渔民,一位癌症晚期患者的救灾故事。
我老家所在地是祁阳县黄泥塘镇金盆村一组,背靠湘江支流,地势低洼,几乎每年春夏季都会遭受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。现在村里的青壮年人基本都外出务工,留在家里的都是一些60岁以上的留守老人和小孩。父亲从小饱受苦难长大,多次亲身经历和遭受过洪灾侵害的老人,深知洪灾所带来的影响与后果。听说洪水来了,他在家坐立不安,心中始终担心着、牵挂着家乡那一大群留守老人小孩们的安危。
因病,父亲早已经被我们当儿女的从老家接到城里来居住了。在7月2日洪峰来临前,他不顾家人劝说,急忙从县城赶回老家,投身到抗洪抢险队伍中。村里当晚就被洪水淹没,老人和小孩全都来不及转移,来不及犹豫和歇息,父亲急忙投身到抗洪抢险队伍中,来来回回几十趟用自家小渔船转移村里的老人与小孩,帮助体弱多病的老人转移家里的人员与财产,竟全然忘记了自己也是一名病人。
听别人说,父亲当晚只睡了一个多小时,一个人用自家的小渔船,护送村里的老人和小孩转移到山上的安置点。当晚村里倒了好几间房,幸好转移及时,否则,后果不堪想象。而这几天他还一直不知疲倦,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他的身影。湿透的衣服一直紧贴在身上,但是他没有叫一声苦、喊一声累,一直坚持在抗洪救灾一线,用小渔船义务免费帮助村民转移、帮助政府运送生活物资。
截至刚才打通电话,他嘶哑着说,两个晚上只睡了几个小时,没地方睡就睡在船上,身上晒得黝黑,两天来只吃过三顿饭,甚至在自己也是十分饥饿情况下,将仅有的一瓶八宝粥,给了一位村里因有病又没吃东西而饿得快晕倒的老人。父亲所做的这些,让家乡远在外面打工的年轻人非常感激,父亲只是淡淡地讲这都是应该的,只要老家人民安全就好。
洪水已经退去,我们担心他的安危,极力劝他回来,他就是不肯,说还要帮助大家清理淤泥、垃圾,做一些自己能帮得上忙的事……
听家乡老人讲这次洪水比1976年的还要大。1976年我父亲也参与了救灾,当年也用小渔船救了无数乡亲父老。在这里我不是为父亲表功,而是感受到他确实为我村抗洪救灾做出了突出贡献,我从内心里觉得他非常伟大。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人,还是一个癌症晚期患者,这样的高风亮节与义举,着实让人钦佩与感动,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心系家乡群众安危、舍小家为大家、无私无畏的精神,永远值得我们做晚辈的学习和致敬!愿好人一生健康平安!让这种正能量传递开来!(赵岸新)